发现之旅《聚焦先锋榜》栏目 版权所有
浙江省温岭市温峤镇上墩村外来居民人口较多,是典型的人口倒挂村,治理难度大。自从流动党员梁富明主动加入网格员队伍后,先后帮助化解外来居民停车难、就业难、子女教育难等问题10余个,实现了“老乡服务老乡”。梁富明说:“大伙儿现在遇到难事都愿意找我说,网格员这一身份帮我融入了‘第二故乡’。”
为破解流动党员精准核查难、规范纳管难、作用发挥难等问题,近些年来,温岭市探索建立流动党员“查管用”工作法,从即感即报联查、一人一策纳管、多岗多能参与等方面入手,着力打造流动党员“第二故乡”组织港湾。截至目前,已设立流动党员联络站点755处,服务流动党员约5800人次。
联动式核查,延展即感即报服务触角。打通流动人口管理系统和流动党员信息库数据,对接公安、流动人口服务中心等部门,登记流动人口时同步采集政治面貌情况,将流动党员基本情况及时上报业务科室,实现数据共享,推动流入党员及时纳管。建立流动党员区域合作机制,明确流出地与流入地党组织间的合作原则、合作内容、合作机制等要求。与省外党员流入数排名前五的县级党委签订流动党员纳管协议,每季度定期沟通对接党员流动情况,推动流动党员及时报到,实现“流出即知、流入立管”。今年以来,通过与合作县(市、区)信息交流,新增纳管流入党员215名。发挥665名网格员“移动探头”作用,对出租房、企业等流动人口集中的地方开展地毯式摸排,通过流动人口居住登记、积分管理申请、出租房检查等方式采集流动党员信息,每周汇总数据上报镇街,准确掌握流动党员动态底数。
多维度纳管,落实一人一策融入机制。构建“市级牵头+镇街主抓+属地党组织兜底”的多维纳管标准,市级层面明确纳管要求,各镇街根据党员流动情况进行分类管理,流动频繁的党员纳入镇街党群服务中心管理,居住地或工作地稳定的纳入属地党组织管理。截至目前,已有3495名流动党员通过镇街党群服务中心和各站点报到归家。开展多样化“暖流行动”,由驻村干部、村“两委”成员构成联系专班,每月走访联系流入党员,帮助解决学习、就业、子女入学等急难愁盼问题。依托645个市镇村三级党群服务中心等服务阵地资源,举办各类就业专场招聘会、点单送学等活动,帮助流动党员实现就业。完善流动党员纳管反馈机制,流入地党组织对流入党员参加组织生活、学习教育等情况做好记录,每半年向流出地党组织反馈流入党员现实表现。今年以来,共双向沟通达2000余次,充分了解流动党员生活工作情况与实际困难。
全方位参与,推动多岗多能引领示范。依托党建统领网格智治,将居住在村(社区)的969名流动党员编入431个村(社区)、854个网格,担任网格员、微网格员,引导流动党员亮身份、做贡献,参与平安巡防、文明创建、矛盾调解等工作。组建20支流动党员志愿服务队,每个小队由10—15名流动党员组成,结合自身能力特点和乡村实际,定期举办就业推荐、建言献策、老乡帮带等活动,引导流动党员“身边人帮身边人”。设置流动党员示范岗,组织流动党员就近在党群服务中心轮班上岗,参与车间送学、活动组织、民意征集等活动,已召集300余名纳管流动党员参与各项工作,累计参与人数达2600人次。发挥流动党员牵线搭桥作用,鼓励流入党员招引家乡项目,为家乡发展出谋划策。目前,已有10名流入党员主动参与招商引资,与家乡对接项目16个,成功落地项目8个。